如果跟我使用同一本德文課本的人,應該對於魯爾區 Ruhrgebiet 並不陌生。這裡是以煤礦開採起家的,很快速地人口就大幅增加,而且發展出了重工業。
比較特別的是,魯爾區是有很多城市所構成的,並沒有特別集中在哪一個城市。
加上杜塞道夫跟科隆,萊因-魯爾城市群一共擁有超過1000萬的人口和將近10000平方公里的面積。
魯爾本身人口達580萬,占全國人口的9%;區內5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4個,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過50萬。
雖然德文課本裡教了很多不實用的單字,譬如說煤礦、媒、挖煤工人等。但是隔天要在埃森總部開會,星期天下午有機會出去走走,還是很想看一看課本裡教的是什麼。
魯爾博物館與德國礦業博物館雖然都是跟煤礦有關,但是兩者相輔相成。
德國礦業博物館 Deutsches Bergbau-Museum 在波鴻Bochum ,離我住的飯店走路只要10分鐘。這個景點主要是深入地底,一窺當時礦坑的狀況。
魯爾博物館 Ruhr Museum,則是煤礦開採後進行清理及處理的工廠。其實魯爾博物館,只是關稅同盟園區(Zeche Zollverein)的一部分,園區裡還有紅點博物館、賭場、露天花園等。
由於在整修,礦業博物館我是從後面的路口進去的。首先先搭乘一個深十七公尺的電梯,走到礦坑的路口,然後就是在礦坑裡繞來繞去。
隨著時間的演進,德國煤礦開採的技術有很大的提升。在剛開始的時候還大量使用人工,在我參觀的時候,正好有一些觀光客正在聽一個老人的解說,聽起來這個老人當初就是挖礦工人,講起話來感覺活靈活現。
後來開採就大量使用現代機具,包括鑽孔機、以及液壓支撐屋頂。
除了機具之外,這邊也可以看得到輸送礦石的輸送帶,以及遍布整個礦坑的軌道。
這邊還有一個模擬礦坑電梯的房間,觀光客可以在這個房間裡模擬當初礦工搭電梯下礦坑的狀況。
除了礦坑之外,售票處的樓上是一個小型的博物館。有放一些礦石、礦工照片之類的展覽品。不過說到展覽品,還是在魯爾博物館看到的比較多。
接續著礦業博物館,接上高速公路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埃森 Essen。關稅同盟園區佔地非常廣大,從我的停車場到魯爾博物館,還要經過另外一個工廠。這個工廠舊址,已經改成讓年輕藝術家以及餐廳進駐。
魯爾博物館是有一個清洗礦石的工廠改裝的,應該是整個園區最大的工廠之一。
由於清洗設備非常的高大,參觀者要搭乘一個高達24公尺的電扶梯,才能到達參觀口。
從24公尺的路口,還要再往上才能到達42公尺的屋頂。從這裡俯瞰埃森,視野非常得好。也可以看到埃森車站附近大廈。
先前管理礦坑的 RAG (Ruhrkohlegesellschaft),在這邊列了一個牌子。看起來以前工人在下礦坑前,會互相祝福,說一聲 Glück auf,看起來是這邊的當地用語。
2001年底,歷經三年的申請,關稅同盟園區終於被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德國第三個獲選為工業文化遺產的工業遺產。
整個工業區,已經成為德國政府行銷德國的方式之一。除了這裡之外,包含像礦業博物館等工業區或礦區,形成了一種「工業區文化之旅」,非常有特色。
工業區文化之旅還包含馬爾的化工園區。
整個博物館,則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機器設備。在參觀完屋頂之後,可以沿著樓梯,參觀展覽區,展覽區展出了魯爾區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歷史。
說到歷史,就不能不說到德國的鐵血宰相(Eiserner Kanzler)俾斯麥。
由於下榻的旅館在波鴻,我也到了波鴻的市中心走了一下。
一般德國的城鎮,都有比較古老的市中心,但是魯爾區的城市,沒有國王或主教住過,所以市中心也比較現代化,並沒有特別的教堂或市政廳好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