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來德國出差的週末空檔,去土耳其做了一個快閃之旅。順便來解個任務 ,之前用日航配對的土航金卡效期是四個月,再搭乘土航國際線,再延長八個月到一年。
第一次搭土航飛機,是A332機型,用土航金卡選了2-3-2轉成2-2-2的走道位。
餐食還不錯,有飯麵可以選我選了麵。不知道是不是特例,我的空服員飲料都是直接遞給我的手,而不是放在桌上,有點不適應。
伊斯坦堡機場本來就是土航樞紐,今年四月搬遷後,新址在第二階段完成後更是號稱世界最大的機場(有此稱號的機場有好幾個)。
從降落到開門花了不少時間。一進入航廈就感覺非常新,維護狀況也很好,相對於杜拜機場部分設施的老舊贏過很多。出境層與入境層沒有完全用樓板隔開,讓機場更顯明亮。
依照網站土女時代的詳細說明,在匯兌處換了100美金(匯率很不好不過也沒辦法),再到公車站旁買了本地的「悠遊卡」伊斯坦堡卡,放了44里拉進去。購票與加值機就在我要搭乘的IST-5公車旁,上車刷卡扣18里拉。
這次入住的AC Istanbul 在碼頭 Beşıktaş Iskelesi 旁邊,其實本來只是找間比較便宜的萬豪而已,沒想到交通與附近吃飯還蠻方便的,旅館也很新穎。
因為是鈦金會員,客房經理手寫了歡迎卡,而且給了一些點心。不過沒有像馬德里AC直接送Mini Bar這麼猛。因為送了免費早餐,選入住禮500點。
趁有點時間去乘船,到了Beşıktaş隨便搭了一艘船,本來以為會到亞洲區的,沒想到是到歐洲區的Arnavutköy 。
也是不錯,因這樣會跨過博斯普魯斯大橋,這是一個跨越歐亞大陸的橋樑。
博斯普魯斯大橋的興建決定於總理曼德列斯任內的1957年,於1970年2月開始動工,1973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當天為土耳其建國50周年紀念日的翌日。2016年7月25日,土耳其內閣通過易名,以紀念當年7月15日未遂政變喪生的人。
不過沒有注意到時間,竟然沒有回程的船。還好有公車沿著海岸回到Beşıktaş,公車站也有等待時間的電子標誌,加上有充值的伊斯坦堡卡,算是一路順利回到旅館附近。
旅館附近晚上還蠻熱鬧的,從餐廳到小吃都有。
找了一家連鎖店İsos Döner Beşiktaş吃Döner。
發生一點波折,用英文點了二號餐,結果收費是看板上的兩倍。正想說是被騙,結果上了兩份Döner與兩杯可樂,原來是店家以為是兩份。旁邊的當地人英文比較好,用土耳其文跟老闆說明此事,老闆最後把另外一份拿走並退錢,算是見識到當地人的友善。
旅館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這次被升等到了海峽套房,起床一打開窗戶就是面海。
早餐在飯店吃,自助餐的內容跟歐洲差不多,起司種類多了一些,火腿種類少了一些。
服務人員問我要那種蛋,我問有沒有土耳其口味的,結果來了這個土耳其的番茄炒蛋。看路上的早餐店,也真的是這個口味。
因為鈦金會員可以下午四點退房,我的計畫是在四點前完成老城區,然後回旅館附近再搭一次渡輪,最後則是攻略新城區。
老城區的景點都在一起,分別是索菲亞博物館(雖然大家都叫索菲亞大教堂)、藍色清真寺、地下水宮殿、以及托普卡匹皇宮。都是在路面電車T1的車站附近。
托卡比皇宮 Topkapı Sarayı,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堡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奧斯曼帝國在1921年滅亡。1924年4月3日,托卡比皇宮在政府政令下變成帝國時代的博物館。
裡面分成好幾個區,一路從大門往裡頭走,也要走差不多一個多小時。還好九月份天氣非常舒爽,穿短袖在戶外走不會汗流浹背,也不像德國那麼冷。
蘇丹的休憩空間。
面向海峽的花園。
旁邊還有一個咖啡博物館,針對土耳其咖啡做了一些介紹。
土耳其咖啡是一種擁有漫長歷史的咖啡飲品,將研磨到細緻成粉的咖啡豆放進咖啡壺內,與熱水烹煮成味道濃烈的咖啡。在鄰近的中東國家,如敘利亞、黎巴嫩、伊朗,以至曾經被奧斯曼帝國所統治過的東南歐諸國,像是希臘,也普遍盛行土耳其咖啡的沖調方式。
在咖啡博物館旁邊的咖啡廳點了一份,7里拉。
因為咖啡渣有點多只能說是嚐鮮而已,不過感覺也不是第一次喝到這種風格的咖啡。
之後來到地下水宮殿,此時已經要排隊購票約10幾分鐘。入口在一個很不起眼的房子。
地下水宮殿 (Yerebatan Sarayi) 有336條石柱,也是規模最大之一的地面蓄水池。
可惜目前在維修期間沒有水。裡面有個穿蘇丹服裝拍照的地方,還蠻多人的。
地下宮殿西北方有兩座石柱底座是用刻有梅杜莎面貌的石柱來支撐。這兩座底座來源不明,曾被認為是從古羅馬時期建築拆除後所移置於此。目前沒有書面證據可以證明。一般學者認為梅杜莎頭像被放置倒向只是大小適合以支持石柱。
再來是索菲亞博物館,這次排20幾分鐘隊伍算是比較長的了。旁邊有在賣門票似乎是雙倍的Fast Track,覺得不趕這點時間就算了。
聖索菲亞大教堂 (Ayasofya) 是位於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宗教建築,有近一千五百年的漫長歷史,因其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是一幢「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式建築典範。
奧斯曼土耳其人在1453年征服君士坦丁堡,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將大教堂轉變為清真寺,還將鐘鈴、祭壇、聖幛、祭典用的器皿移去,用灰泥覆蓋基督教鑲嵌畫。
隨著土耳其共和國的建立,1934年該教堂失去了其宗教意義。1935年2月1日,這座見證了數個帝國興盛衰亡的建築以博物館的身份重新對世人開放。
最後的清真寺,其實我還去圓頂市集逛完才回來的,因為當天有伊斯蘭教儀式,到14:30才開放。
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是土耳其的國家清真寺,也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及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的清真寺古蹟。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其中一個因室內磚塊所用的顏色而被稱為藍色清真寺的清真寺。
因為維修的關係,內部空間沒有其他清真寺那麼大。事實上,這兩年去過阿布達比跟摩洛哥後,覺得這個清真寺真的算是比較老舊的。
圓頂市集,又叫大巴扎 Grand Bazaar。要搭路面電車T1兩站。
大巴扎最初由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於1455年到1461年,以首飾,陶瓷,香料,地毯店而聞名。許多攤位分類集中經營,例如皮衣,黃金首飾等等。
大巴扎在16世紀蘇丹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大為擴展,1894年經歷了大地震後重建。大巴扎包括12個主要建築物,擁有22個門。
逛街逛到一半,遇到伊斯蘭的儀式時間,很多商人就拉著地毯朝著麥加開始朝拜了。
中餐我選擇了圓頂市集對面的自助餐,大概20幾里拉。
自助餐在伊斯坦堡還蠻盛行的,這餐選了燉肉與蔬菜。沙拉裡面拌了蠻多薄荷,很少生吃那麼多薄荷。
趁等清真寺前,到清真寺門口餐廳點了一杯茶5里拉。
結束了舊城區回到旅館拿了包包,又走到Beşiktaş隨意選了艘船,這次終於坐船到亞洲了,是叫做 Uskudar 的區域。可以從海峽另外一頭看歐洲區。
想說最好晚餐不要在觀光區,就在這邊點了晚餐,選了一個菜單裡有烤肉跟蔬菜的菜,想不到竟然要63里拉。不過還好這個菜應該就是這麼貴,因為超大一盤,有沙威馬Kebap、烤牛肉串、烤雞肉串、土耳其披薩Pide、烙餅、以及沙拉。為了讓照片看出大小放了一個比例尺。
吃完飯就前往新城區。先坐船回歐洲區的Kabata,再搭纜車F1就到達新城區。
其實海峽兩側沒有太多平地,整個伊斯坦堡很多山丘,市政府還要蓋纜車才可以連結碼頭與塔克西姆廣場。
塔克西姆廣場(Taksim Meydanı)的共和國紀念碑(Cumhuriyet Aniti)建於1928年,以紀念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正好有辦活動,非常熱鬧。
獨立大街( İstiklâl Caddesi)是土耳其伊斯坦堡最有名的街道之一,周末一天有近300萬人訪問。獨立大街位於歷史悠久的貝伊奧盧區(Beyoğlu),是一條優雅的步行街,大約3公里長。
這確實是個還蠻好逛的大街。
也有著名的單軌電車。
來回走了一趟回到塔克西姆廣場,搭乘IST-19往機場去,要去這次旅行另外一個重頭戲,新伊斯坦堡機場與土航貴賓室嚐鮮。請看另外一篇文章。
最後則是搭上伊斯坦堡往法蘭克福的紅眼航班,是3-3座的小飛機。
餐食是蛋與烙餅(有青蔥很有中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