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旅行在2022年2月11日,約10個月前用國泰里程入手熱門的松山羽田航段,當時還是疫情期間,否則換票哪有這麼簡單,單程附加費570港幣左右。
旅行最後一天的2022年12月27日,我們也手刀入手2023年12月22日的機票。正好在360天前東京時間早上10點放票。
本來也在猶豫要去哪個雪場,10月初忽然看到王子飯店在Agoda上有一天3000台幣左右的價錢,立馬拿下四天。






後續找了滑雪中毒者的團客(連續三年都是團客價但是沒有其他學生),一天四小時3600元,加上雪票一天1300元,雪具也是1300元。拿雪具是蠻方便的,不過比起去外面借就稍微貴一些。好像是今年他們也來不及運送自己的雪具(飯店沒有空間),只能跟飯店借。

如果跟滑雪中毒者訂旅館的話,苗場王子三天加兩天雪票雪具是19900不含教練。包含:
機場–>雪場與的巴士接駁
雪場–>品川的巴士接駁
雪場住宿三晚
雪場兩日雪票,雪具,保險
外加教練費用是兩日團體課程4990
苗場的門票當然也變貴了,之前雪票加雪具大概是各5000日圓吧,現在雪票的表訂價也要7000日圓了。
前情提要
====
滑了這麼多年,已經歷經七次滑雪行與五個教練,可以說是熱情無限,天資不足。
2013 紐西蘭東加里羅/兩日/兩天各兩小時教練
主要是學A字下滑,大概可以把約500公尺的初學者雪道勉強滑完。此處有日本沒有的T Bar,剛接觸就摔了好幾次。

2016 琵琶湖/兩日(預計三日)/無教練
結論就是不要去關西找雪場,雖然是人工雪,但是一下雨就完全不能滑。還是找冬天在零度左右的雪場比較適合。

2017 輕井澤&Gala&苗場/三日/無教練
住高崎一天去一個,前兩天綠線完全沒有問題,第三天在田代也沒問題,不過在苗場的饅頭區(目前好像沒有了)摔得惨。

2018 北海道/四日/兩天各四小時小柯教練
終於痛下決心好好學,滑遍天下派了小柯教練,幾乎是從零開始。從腳的位置、轉彎半徑開始,加上要面對下坡就是面向山下往前衝這個現實。綠線加上類紅線算是可以安然度過。民宿離雪場要搭公車半小時,雪板扛到要翻臉,超大的二世谷大概只有滑到20%。

2019 苗場&Gala/四日/一天四小時猴子教練
在苗場旁訂了民宿,又去外面訂了雪具。在王子飯店裡面扛雪具來來去去,加上不時還要扛出王子飯店。前兩天神樂與田代還是滑的頗有趣味,一天的教練課(滑雪中毒者)對於身體ㄑ字型終於有體會。聽說教練去開民宿了。

2020 上越/五日/兩天各四小時 慈慈教練
本要跟滑雪中毒者滑上越,結果上越雪荒,課程改到苗場。年末兩天從上越自駕去神樂總算是比較輕鬆,不過要40分鐘。順便體驗年末的蕎麥麵文化,而且下定決心不要再在年末年始跟日本人擠雪場了。還有,終於把神樂到田代的紅線聯通到給滑過。
年始跟慈慈教練(夏天是游泳教練)先練苗場J1(原筍平綠線),之後苗場D1(原4號)與E1(原5號), 算是達成紅線不怕(以E1出發為標竿)這個目標。上越國際的各紅線也順利過關。主要學到要用力頓外側腳外側刀鋒、擁抱胖女人、J式迴轉等。

關於滑雪
====
重返苗場,這邊的雪圖已經全面改為英文標示路線,跟東京地鐵一樣。

2022 苗場/四日/兩天各四小時 阿田教練
第一天在J1一整天算是複習,上午主要以練抬腿為止(小柯教練也努力教過,但是我們永遠抬不起來,這次也不例外),平行下滑算是很實用的技巧,平行煞車也是跟抬腳有關。可以單腳滑行,我們一直不容易辦到。下午加上了上(半身)下(半身)分離、蹲下起身、加上第一次點Pole。一天下來終於恢復一點感覺,朝向《初級雪道連續併腿轉向》前進。
筍平的咖哩飯是泰式綠咖哩,我還是比較喜歡吃日式的。


第二天在早上H1/H2,後來D1一開我們就在D1練了一天。晚上夜滑開的是H1/H2(一般是E1)到8:30,煙火也在8:45順利施放。聖誕節快樂。




在D1旁邊吃咖哩,可能是第一天開放,上菜有點慢,不過應該是這幾天最好吃的咖哩。

第三天搭急行公車(只有湯澤站跟三個雪場,亮點是有停四號館,直接上車)往神樂,在A1跑了兩趟,連接E2就去我們最愛的神樂纜車,超長的E1。E2還是一如以往的難滑,尤其是接近纜車那邊。

午餐當然是(和田教授的家)和田小屋,菜單改成了湯咖哩,配上一碗煮物。



不過回來沒看清楚,D纜車上來後,沒有左轉接A1,反而走入一片未壓雪的,整個人完全陷進去,回程又舒舒服服地跑了三四趟A1,直到關門。回程接駁也順暢,都有位置坐(其實龍纜有開根本不用搭公車)。
溫泉泡完夜滑了兩次E1,冰面滑沒有粉雪覺得好難滑,併腿滑做不大出來,就回去吃宵夜了。
第四天,三天的大雪終於把龍纜聯絡道回到可以通行的狀況。一大早我們四號館門口H1來回兩趟後,就一路斜切到六號館的G纜車入口,也是這幾天G纜車第一次開。


G1來回三次,一次走迂迴兩次沒有,最後下坡還走了應該是藍線的斜面。第四次上G纜車,驚喜的發現DG1已經開放,開開心心地往龍纜而去。以前DG1感覺不容易,因為剛壓完又下雪,很好滑。
龍纜DG出站,V X2 X1 到白樺。超級好滑,以粉雪的程度,堪稱滑過的最佳狀態之一。
想說時間還早,順便走一個藍線,結果走了X Y1 Y Y2 X4 白樺。Y2本來有個迂迴Z1,標示不清結果才發現Y2是未壓雪藍線,超級難滑。一路只能用A字勉強下滑,而且落板身陷雪裡兩次,非常尷尬。隊友更是身陷雪裡三次,而且差點找不到雪板,精疲力盡。
因為之前的部落格有留之前的地圖,之前就是一個未壓雪的紅線,這次是忘了壓還是忘記畫呀。幸好雖然狼狽,但是鬆雪畢竟速度慢,還是可以應付。

白樺二樓吃完咖哩飯(又漲價了到1700日圓),精疲力盡快速秒殺。難得沒什麼人,畢竟龍纜第一天開。
X U2 U1 到田代湖邊的餐廳(沒開),走U V1 龍纜(U1好冷),下車後走 L1 L G2(這次L1 G1都很順,以前記得很難)G G1 六號館,結束這次的滑雪行。

食記
==

拉麵首先在越後湯澤站登場,是魚沼味增拉麵。車站裡氣溫估計在個位數,吃起拉麵怎麼都是加分,玉米與豆芽菜的搭配與湯非常適合,麵當然也不用擔心太過軟爛,一口氣吃完覺得身體暖活很多。

越後湯澤還有一家更有名的沾麵維新,上次自駕我們甚至還去過本店。等了十幾分鐘,沾麵還是一樣美味,加上越後湯澤站個位數的氣溫,在我個人吃過的沾麵應該算在前列。


拉麵雞之陣,鹽味拉麵的鹽很是點題,錯除此之外,算是中規中矩。這畢竟不是一款濃厚的拉麵。


其他餐都在王子飯店裡,包括Food Court的漢堡與燒肉飯。不過早上是10點才開,可惜無法做為早餐的選擇。晚餐在假日才開到18點,想泡完火打之湯都不行。


Cabana在苗場之湯樓下,算是酒吧,我們點了漢堡排(賣相一般但是很多汁)與蛋黃麵,還有新瀉限定的啤酒。
苗場之湯缺點是沒有露天(可以開窗不算),不過位處四號館,非常方便,根本取得浴室。經常我們一天也泡兩次。
早餐都在房間解決,這次嘗試了日本的速食泡飯,可以說是驚為天人。


不過這邊早餐除了貴鬆鬆要3000日圓的餐廳外,幾乎沒有其他熱食選擇。算是一大缺點,即便有個7-11便當或三明治也好呀。
回東京我們在品川站稍微停留,去超市買買東西,順便吃吃宵夜。
這次日本行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老婆大人的JGC。
之前七月美國行,有雙倍FOP,不過艙等只有30%。後來買了10萬台幣特價的溫哥華台北來回日航商務艙,把FOP補到49802只差198。也只好花個半天讓老婆體驗一下經典羽沖行。
既然要跑6:20出發的901,那羽田機場的膠囊旅館也順便吧。


JGP是2020年一月保級,中間基本沒有飛(不過有配過ANA白金),到今年才進過四次國際,三次國內。明年2023即將到期,這次國際線也是最後一次了。


疫情前後的差別還真是不小。雖然還是吃飽吃滿,不過選項上差了很多,從自己拿吃到飽到全面點餐。以前的強項如現點壽司還是有,可惜還是沒吃過牛排。